商誉(商誉属于无形资产吗)

(本文由公众号投资传媒(gdtzkb)整理,仅供参考,不构成操作建议。如自行操作,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自负。)

商誉是个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经常让投资者颇为头疼。那么,什么是商誉呢?

商誉是并购过程中购买方支付的超过标的资产公允价值的差价,代表了并购方对于被收购资产未来可能带来的经济收益的期待。作为资产负债表中特殊的资产类科目,商誉并不能产生未来实际现金流入。

过高的商誉一方面会美化公司的资产负债水平,低估公司的债务风险,另一方面也会为公司未来的业绩带来不确定性,未来的资产减值会直接影响到报告期内的公司利润

16家公司商誉甚至净资产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截至到2017年年末,A股有16家公司商誉超过净资产,其中*ST紫学截至2017年末,公司商誉为15.27亿元,而净资产只有0.71亿元,商誉为净资产的21倍。

*ST金宇商誉为3.22亿元,但其净资产仅有0.83亿元,商誉为其净资产的近4倍,纳思达商誉高达122.79亿元,而净资产为40.61亿元,商誉为其净资产的3倍。

此外,凯瑞德、炼石有色、长城影视、众应互联、维格娜丝、炼石有色、国美通讯等商誉规模均超过其净资产。

减值\”黑天鹅\”

以创业板为代表的中小创公司并购浪潮冷却之后,曾经的\”业绩春药\”转眼变成毒药,拖延计提也未能阻止巨额的商誉减值风险。

按照A股的并购惯例,上市公司并购的业绩承诺期一般为3年左右,而多数公司在业绩承诺期内即使业绩承诺未达标,也不会选择在承诺期内进行减值。最终使得大规模的商誉减值集中在业绩承诺结束后一次性爆发。这样的案例在中小板、创业板个股身上尤为明显。

全市场商业减值风险分析。

1)总量相对可控。截止2018年3季报,全市场总商誉在1.45万亿。全部上市企业商誉占全部上市企业总资产和净资产比重为0.61%和3.73%。从总量角度看,商誉减值问题对全市场潜在冲击有限。

2)商誉增速有所回落。从年份看商誉增速,2014年到2016年商誉增速相对较高,分别是55%、96%和61%。2017年和2018年3季报增速已分别下降至24%和15%。

3)过往并未出现商誉大规模减值风险。从商誉减值角度看,2017年全市场企业年报数据中商誉减值366.1亿,占2016年商誉比例为3.47%。从全市场商誉减值的计提增速看,2014年至2017年间,除2016年为45%外,均相对较高,分别是94%、144%和220%。

4)商誉结构性问题相对明显。截至2018年3季报,A股各板块商誉占全市场商誉比前五行业分别是传媒、医药、计算机、机械、汽车,占比为11.6%、9.8%、7.2%、7.1%和6%。按照商誉占自身行业净资产比重看,排名前5行业分别是传媒、医药、计算机、机械和汽车,分别为25.9%、22.2%、18.8%、13.5%和13%。

如果您喜欢以上文章,想了解更多股市投资经验及技巧,搜索公众号 投资传媒(gdtzkb)关注我们,右下角点击粉丝福利。

(0)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FB826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