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粮食的诗(浪费粮食的诗句)

如果你的孩子把好好的馒头扔到垃圾桶里,你会怎么办?

前几天,在网上爆出一段视频,一个妈妈在垃圾桶里发现了被孩子扔掉的馒头,非常生气。为了教育孩子不能浪费粮食,她罚孩子们背诵一百遍《悯农》。

到了晚上11点多,孩子也没背完,但因为第二天还要上学,所以就放他们先去睡觉了。

据妈妈说,第二天询问两个孩子内心感受的时候,孩子们说,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了。

在这个视频下面,是一片叫好声。有人动情地评论:

“这是一次让孩子受益终生的教育。”

我却非常想问妈妈一句:

当孩子说出“再也不浪费粮食了”这句话时,你觉得他们到底是明白了粮食的珍贵,还是单纯出于对惩罚的恐惧呢?

有人可能会说:这有什么区别吗?达成目的不就成了吗?

不,这非常不一样,前者会让孩子从心底接纳“节约粮食”的观念,主动约束自己;后者则让孩子惧怕“被父母抓住”的后果,下一次采用更隐蔽的方法,避免被抓住。

而且,我非常担心的是,这件事情在网上扩散之后,孩子既痛恨吃饭,也痛恨背诗。

01

到底该不该惩罚孩子?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说:“光靠鼓励是不能完成教育的,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没有惩罚,培养不出优秀孩子。”

但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惩罚的目的。

你是希望孩子“知错能改”还是“以后再也不敢了”?

如果你只是想让孩子以后再也不敢犯错,那么尽可以用“罚背100遍悯农”这样粗暴的手段去惩罚孩子,放心,几次下来,你的孩子多半就不敢再在你面前犯错误了。

但不当着你的面呢?

他可能会把馒头包到纸里扔掉,

可能会把馒头扔到门外,

也可能会丢进马桶里冲掉,毁尸灭迹。

总之,家成了“斗智斗勇”的战场,孩子开始跟大人打起了“游击战”。

而且这些孩子们是非常善于从斗争中总结经验的,他们很快就会发现:

犯错误没关系,重要的是别被大人们抓住。

想一想,孩子有多少行为,就是你“惩罚”下的成果?

孩子一次考不好,你罚孩子抄写两遍,结果再考试了,孩子干脆把试卷藏了起来;

孩子作业潦草,你给他撕了重做,结果下次写作业,他捂住本子不让你看;

孩子不爱跟人打招呼,你强迫孩子去人多的地方,结果下次他直接不跟你出门了……

这还是孩子小时候的行为,等孩子十二三岁,到了青春期,他要么就是一句“你别管我”,要么就是“砰~”一声把门一关,干脆拒绝跟你沟通。

到时候,你真是一点办法没有。

02

所以,我们要学会“有效的惩罚”。

惩罚的最终目的,一个是让孩子知错,一个是让孩子能改。

“知错”首先要有两个前提。

第一,有矩可依。

你的规矩不能是突如其来的。忽然看到孩子犯事儿了,就立即上纲上线,着手惩罚。

当你发现孩子犯错之后,应该告诉他,为什么你会认为他错了,并且让孩子也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在双方达成一致的基础上,你们需要制定具体的规则。

这个“具体”指的是什么呢?是具体场景,而不是指一句抽象的“不能浪费粮食”。

你可以在规则中规定:

吃饭的时候自己盛,吃多少盛多少,不能剩饭;
不能把好好的食物扔掉,实在吃不下可以留到下一顿吃等等。

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同时也需要明确,如果破坏了规则,要接受什么惩罚。

第二,规则不能随意变化。

热播剧《小舍得》里有这样一个情节:田雨岚下班回到家,发现儿子子悠并没有学习,而是偷偷捧着蚂蚁罐子看,于是开始念叨:
“你玩这些东西能考上翰林吗?迟早有一天都给你扔了。”

但当她得知子悠考试成绩下来了,应该能进金牌班,马上又变了一副笑脸,嘴里的话也跟着变了:

“儿子你太棒了,妈妈早就说过,我儿子最聪明了。”

“你晚上想吃什么?妈妈给你做。”

“既然作业都完成了,那就别写了,玩会儿吧!”

这样随意改变规则,显然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该不该遵守规则,什么时候遵守规则。

第三,规则是全家人的规则。

有的家庭,规则是制定了,条文也是清清楚楚的,但他要求孩子每天只能看半小时的动画片,自己却天天捧着手机不离手。

这样只用来约束孩子的规则,肯定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

只有全家人共同遵守的规则,才有足够的约束性。

“能改”,其实跟下面这个问题有直接关系:

怎么选择惩罚的手段?

我认为,一个有效的惩罚手段,应该满足两个要素:

第一,不要消耗孩子的热情。

第二,要产生实际价值。

像开头的事例,家长用背诵100遍《悯农》作为惩罚手段,显然是不符合这两个要素的。

背诗本来是一件很美好,需要积极鼓励的事情,但却作为惩罚手段,与“惧怕”“厌倦”这样的负面情绪联系在一起,孩子背诗的热情,怎么会不被消耗掉呢?

而“产生实际价值”这一条更是无从说起。《悯农》的四句诗孩子早就会背了,再重复100遍,除了让孩子感受到被惩罚的压力,真是一点作用也没有。

发现孩子浪费粮食,我们的惩罚手段可以是让孩子帮忙给花草浇水,或者帮妈妈做饭,既能让孩子感受到种植的辛苦,也能让他们更体谅父母的付出。

03

最后,跟大家分享有关批评和惩罚的3个要点。

第一,注意孩子的情绪。

关注孩子当下的情绪或感受,在吃饭时、睡觉前、公众场合等特定的时间和场所尽量不要批评孩子。

如果你的批评已经让孩子感到不舒服了,就先停止。因为再说下去孩子也听不进去,反而可能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第二,对事不对人。

批评孩子的时候,要聚焦在行为本身,指出孩子的行为、或者处理方式,有哪些具体的错误,不要扩散到对孩子品格、天性等的指责。

像“笨”、“懒”、“不用心”、“马大哈”、“烂泥扶不上墙”等等这一类对品格、天性贴标签的评价,都是批评的大忌。

第三,不翻旧账,给孩子足够的成长时间。

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同样也不会在一天内改掉。家长需要接受,给孩子足够的修正时间,明白在改正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停滞甚至反复的情况发生。

我们只需要做到两点:

1.孩子有进步的时候给予夸奖,让孩子在修正的过程中拥有足够的成就感;

2.不要因为孩子这次的错误而把过去的所有错事重新数落一遍,这样只会让孩子反感,甚至自曝自己。

有效的惩罚既是温柔的教育,也是最深入心底的教训。

爸爸妈妈们,你们学会了吗?

(0)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FB826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