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两本自己喜爱读的书:《平凡的世界》《中国人史纲》
陈其冬
1.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这是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全景式地展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3部,百万余字。1991年3月获中国第三届矛盾文学奖,2019年9月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第一次读这部书是1989年4月,正上大学一年级,在校图书馆很难借到,书也被翻阅得很烂了。后来又反复看过多遍,也向几个好同学推荐过。
第一次感觉这部小说离我们太近。从农村走进大学,我们都是生活在最基层的普通人,在生存与生活之间挣扎,小说在展示普通小人物艰难生存境遇的同时,极力书写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的美好心灵与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作品中的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是挣扎在黄土地贫困线上的青年人,但他们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顽强毅力与命运抗争,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积极向上的艰难跋涉。他们的故事构成了中国社会普通人人生奋斗的两极经验,是催人奋进的满满正能量。
其次,这部小说文化导向正确。小说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正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自觉继承。孙少安是立足于乡土、矢志改变命运的奋斗者;而孙少平是拥有现代文明知识、渴望融入城市的“出家者”。他们身上闪光的品质、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毅力、执着的抗争,我们都能身感同受,不是仅仅能给青年人信心和勇气,同样能激励任何年龄段的人坚定信念。
第三,小说的主题太深刻了。老版本的封底上印有这么一段话:只能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和的继续耕种。我认为这就是小说的主题。仔细想一想,我们每一个普通的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心里历程,有过孜孜以求的努力,有过坚持不懈的拼搏,也曾有过心旷神怡的遐想,虽然也像少安、少平兄弟二人那样,生活一度极为窘迫,美好的向往看似遥遥无期,甚至极度渺茫,但是他们却没有丧失信心和勇气,相反他们却用坚实的脚步和有力的臂膀擘画了自己充实的生活向往,没有表露出多少烦躁和无奈,而那种心平气和的宁静却着实令人钦佩。在流淌的的故事叙述中,经常会出现有关生活意义的点睛之笔,如“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自己的努力中感到自己的努力并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感到永远年轻。”这些至理名言,都是笔之所至,水到渠成,被许多读者铭记在心里,成为他们的生活指南。
2.柏杨的《中国人史纲》
这部书是柏杨先生在九年零二十六天的牢狱生涯中,埋头整理史料,艰辛写就的皇皇巨著。首先说明,大家可能因柏杨曾写过《丑陋的中国人》而对他有偏见,但这部史书所带给我们的却是满满的正能量,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之所以推荐这部书,是受到了党史学校教育的启发。中央号召党员干部学《党史》,干部群众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干脆也再重新温习一下中国历史吧,从所读史书的记忆中搜寻到柏杨先生的这部作品。1979年1月这部书首次出版,当时受到读者们的热情欢迎,文坛、史学界也掀起了热烈讨论。之后经过了多次修订再版,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上大学时通读过,当时只是兴趣使然,虽然也做了一些读书笔记,但没有过多的思考,只是丰富了吹牛的资料。后来的若干年里,在读书的过程中多次看到过这部书的介绍、评价和部分内容,感觉熟悉了解,但没有通读。2020年,柏杨先生诞辰100周年,斯人已逝,佳作长留。有几家出版社又重新出版了这部书,第一时间从网上购得,仔细认真地读了。大学时读多是为了增加谈资,仅仅了解事端,读得很轻松,现在读来到感觉很费劲。
这部书上起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时代,下迄二十世纪初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写尽了数千年来中国人的苦难与骄傲。书中一以贯之的,是柏杨先生对传统的反思与批评,比如对南北朝等大分裂时代暴行的谴责,对无良诏狱的挞伐,对“成王败寇”的控诉等。所以,这是一部有态度、有人情味、非常值得读的伟大作品。
读这部书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那就是书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唯物史观。中国人这个书名就表明了这是一本平民史观的历史书。历来的史书“把利益所从的王朝放在第一位”,而现在“人”被特别标举出来,不是以官员立场、以帝王将相为主,也就是把中国人摆在历史舞台的中央,取代了历朝的帝王将相。
中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是天经地义的,而很多人了解的中国历史都是一些片段,了解的渠道也多是小说和戏剧,很少能从中国的历史书籍中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国大腕的史学家很多,白寿彝、吕思勉、钱穆等等,他们都著有各种不同版本的历史书籍,有些在国内外都很有影响,如此这些,对专业研究中国史的人们会有很大的用处,但对于我们只是想知道中国历史的民众来说,显得有些高深,而柏杨先生的这部书读起来还是很方便的,好读、耐看,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读来赏心悦目!
2022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