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人:全球追缉》作为系列新作已经彻底垮了。目前国内网络评分只有不及格的5.8分,沦为鸡肋。回想系列首部曲,1997年上映的《黑衣人》在网络上依旧保持着8.1的高分。对于一部纯商业科幻片来说,这已是超高的分数。第一部的成功,很多人归功于两位主角威尔·史密斯和汤米·李·琼斯的老少配。
在新作中,两位特工换成了男女搭配的“雷神”和“女武神”。人员的替换遭到了很多老粉丝的质疑。普通影迷也对两人毫无化学反应的演出表示无感。
在《黑衣人》中,威尔·史密斯还为成为后来的好莱坞一哥“史皇”,而是以新人身份加入,片酬不到500万美元,比处于事业低谷的汤米·李·琼斯还要低200万。片酬方面的低薪高能,让成本不足9000万美元的影片,最终在全球获得了近6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是当年不折不扣的爆款佳作。
威尔·史密斯和汤米·李·琼斯的老少配特工组合,一冷一热,是典型的好莱坞警探组合。但新颖的地方在于威尔·史密斯的自大和一脸的无所谓非常符合当时美国年轻人的价值观,去中心化、希望打破上一辈的束缚。加上威尔·史密斯连珠炮般的黑人笑话更是令广大影迷捧腹不断。
另外一边是严格、古板,有条教条主义色彩的老特工,汤米·李·琼斯的古典派表演方式很好的综合了搭档的戏虐风格,时而流露出的对妻子的怀恋又为他赋予了忧郁的浪漫情怀。两人之间形成的巨大的表演反差,为推进叙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戏剧性张力。而两人因为意外遭遇突然跳出既定的性格范畴表现出自我性格的反面时更令人激动万分。
比如自大的新人也会害怕,而且被一把小手枪折磨的哭天抢地;
而老前辈也有疯狂的时刻,开起快车来吓得新人抓住扶手不敢撒手,听猫王依然能摇头晃脑,并且把车越开越快。
的确,威尔·史密斯和汤米·李·琼斯的角色人设,以及他们的表演为影片增色不少,但《黑衣人》真正大获成功的根源还是在于它骨子里的邪典气质。它绝非《星球大战》、《异形》等传统的科幻大片,从影片的片头,一只穿梭于马路上的昆虫,到最后它被疾驰的车碾成肉饼,就可以隐约嗅到其邪典电影的气质。
果然,下一幕就出现了外星人夸张的装扮成地球人,而且最后被特工用武器打到五脏六腑横飞,粘稠物挂满人类警察一身的邪典画面,这种在Cult电影中出现的元素充斥在《黑衣人》中。
包括凶残的虫族人掏空人类,把其皮肤作为伪装,而且还大大咧咧的拉扯脸皮等场景,就是典型的邪典电影场面。
其出处可以追溯到《怪形》《变蝇人》等崇尚身体分裂、溶解的80年代“怪奇电影”上。反正找到一个新奇的由头后赶紧开始撒血浆和溶液,要多B级就多B级。
《黑衣人》的高潮部分,老特工直接转入巨大的虫族体内,靠着被虫族吞下的激光器,来了一个“内爆”完成逆袭。这还不够,被炸成两断的怪兽还想靠仅存的上半身偷袭,结果被黄雀在后的女法医炸了个粉碎。这真是够Cult,够B级的。威尔·史密斯和汤米·李·琼斯一冷一热的表演被浓厚的邪典风格所放大,呈现出别样的观感体验。
所以,《黑衣人》的成功其实来自于其骨子里的不羁和邪典气质。相比之下,《黑衣人:全球追缉》既套路又正统,实在乏善可陈,味同嚼蜡。
在外星科幻题材中所融入的邪典元素,令没有宏大格局《黑衣人》凭借逗人捧腹的幽默,脑路新奇的构思和外星形象,依然让人记忆深刻。它也成功的打破了科幻电影的固有模式,以至于在此之后的不少好莱坞大片都在《黑衣人》里寻觅到了灵感,作为一部商业电影来说《黑衣人》无疑是成功的。
其实在一开始,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决定邀请昆汀·塔伦蒂诺作为《黑衣人》的导演,但对方没有答应,随后才找到了科恩兄弟的同学巴里·索南菲尔德指导。可见,片方一开始就有意将影片打造成带有邪典意味的科幻片。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黑衣人》彻底改变了两位演员的命运。巨大的商业商业,让哥伦比亚为系列第二部开出了天价片酬。开给威尔·史密斯和汤米·李·琼斯的片酬也已高达每人2000万元。另外还开出了威尔·史密斯20%;汤米·李·琼斯12.5;导演巴利·索南菲尔德10%的票房分红。
此片之后,威尔·史密斯星路亨通,塑造更多各式各样的银幕形象,典型的表演如《独立日》中那个敏捷的飞行员,以及《飙风战警》中西部牛仔味十足的总统保镖,逐渐成为好莱坞首屈一指的黑人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