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女兵(中国古代女兵部队名字)

​有句话说得好:战争请让女人离开。欲血厮杀尸横遍野的战争真的和女人的温情似水善良慈悲有相当大的矛盾。所以,印象中除了近些年之前因为军事专业的需要和军事特工方面需求外,女人和军人真的不搭边。

​有个古代的故事让我很纳闷,那就是花木兰代父从军,花木兰男扮女装怎么可能在一个周围都是男人的世界里隐瞒下去的?女性特有的生理特征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我突然想到,在古代就有女兵的话,这个问题就好解释了。

​为此,我留了点心查看了一下历史上记载的女将和女兵,女将军除了刚才提到的北朝时期的花木兰,最早的应该就是远至商朝武丁的王后妇好,西汉末年有两名农民起义女领袖吕母和迟昭平,接着隋唐的冼夫人及唐高祖女儿平阳公主等等。

​明代女将秦良玉就更出名了,是一名唯一留名正史的女将军。

​再来看看古代女兵有关历史,以及这些女兵在军中的作用。 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古代中国不仅有女兵,还有成建制的女兵部队。据《墨子》记载载:“守法,五十步,丈夫十人,丁女二十人,老小十人。”“诸男、女有守于城上者,什六弩、四兵。”你看看,在战国初期,不仅有女兵,而且女兵所占比例还不少。

现代史学家顾颉刚在《女子当兵和服徭役》中说:“一部《左传》中记事不少,而绝未有壮女当兵之痕迹。”但他认为:“殆战国时屡发大规模之战争,丁男不足则以丁女继之……必至全国动员而后已。”什么意思?就是说在战争的非常时期,女兵必在战场上出现。

汉朝也有女兵,《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城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 至于汉朝的强敌匈奴,由于人口很少,所以很多女人都是女战士。

《资治通鉴》中有记载,在公元前36年汉朝军队讨伐西域的郅支单于,把匈奴军困于郅支城内,匈奴军誓死抗击:“单于乃被甲在楼上,诸氏、夫人数十皆以弓射外人。”

​女兵最著名的应该是清代的大平天国时期,太平天国军队的女兵部队据记载有10万人之多。在湘军《贼情汇纂》中称“贼素有女军”,并详细叙述了太平女军的编制情况。定都天京后,太平女兵编为40个军,一个军约有2500人。仅在天王府里服役的女兵,就有三千,不仅在危急时刻保护过天王的性命,可敬可叹的是最后天京城破,这些女兵也陪太平天国同归于尽。

另一个问题又来了,中国古代的女兵在军队通常做那些工作?她们起到了什么作用?然后在那么多男人的情况下怎么管理女兵呢?

《墨子》载:“诸作穴者五十人,男、女相半。”、“壮男之军,使盛食厉兵,陈而待敌。壮女之军,使盛食负垒,陈而待令,客至而作土以为险阻,及耕格阱,发梁撤屋。”就是说在战国时期的女兵,主要执行挖战壕、守卫城池、挖土拆房等等辅助任务。

​太平天国的女兵们一般都是军需生产,以及修理工事、搬运粮草、搓麻绳、清理战场等。清朝人谢介鹤在《金陵癸甲纪事略》中记载,1853年至1854年间,太平军进攻清军江南大营时,让女军派人挑着装满糠的大箩筐远远跟着。一旦得手,太平军乘胜追击,女军就用糠填埋废弃营地的壕沟,而后用箩筐把战利品挑回去。定都天京后,时而也有广西籍女军官出战,就连曾国藩对于这些没有缠足,战斗强悍的“大脚女人”都有些忌惮。

中国古代要求女兵与男兵分开管理,禁止男、女兵相接触,所谓“慎使三军无相过”,男兵女兵混杂一起,会影响战斗力,这和现代咱们国家军队男女兵情况相同。

​看来,“战争请让女人离开”这句话得改改了,应该叫“战争从未让女人离开”,看到大阅兵我们女兵方队的飒爽英姿,我又想起我们对她们的称呼——巾帼英雄。

(0)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FB826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