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信群发(飞信群发短信怎么发)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郝瑞铃/文

中国移动近日发布公告,宣布“和飞信”业务将于9月30日正式停服。

这个前身名为“飞信”的即时通讯社交平台,曾经与QQ、微信等平台共同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搏杀,几经角逐,最终还是被这股浪潮重重拍下,惨淡收场。

有人认为飞信是被微信干掉的,也有人认为飞信“死亡”是必然,真相到底是什么?

昔日的战场还在不断重塑,有更多平台加入厮杀,有人笑到现在,有人元气大伤。5G时代已来,谁能笑到最后?面对上下游夹击的窘境,运营商该如何突围?

落幕!中国移动和飞信业务9月30日将正式停服

7月15日,中国移动发布公告,称和飞信业务发展面临调整,“将从2022年9月30日开始停止提供服务。”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致电中国移动客服热线,对方称,和飞信业务确将正式下线,届时无法再进行登录及使用,用户需要在9月30日之前自行储存及备份重要信息和资料,如果有需要可以下载中国移动旗下“移动办公”APP进行使用。

这也意味着,飞信从短信业务转向企业服务平台的尝试以失败告终。未来,中国移动或用“移动办公”继续完成其在5G时代的一体化办公平台探索。

事实上,2021年4月28日开始,和飞信就已经暂停企业注册,并对全体和飞信用户不再赠送超级会议、语音通知、群发信使及每月500条群发助手短信条数等体验权益。

同年5月10日起,和飞信不再提供多方视频、一对一音视频通话、中移飞厅、日程、福利中心、群发助手、发送短信、短信提醒等功能。

和飞信“退休”早已提上议程。

2022年7月25日,中国移动发布停服公告后10天,#和飞信将停止服务#才登上微博热搜,话题阅读次数接近3000万,有部分网友参与讨论。

有扼腕叹息的:“一张好牌,打得稀烂。”“当年要是移动做得好,就没有微信的事了。”

也有一脸蒙圈,发出“和飞信是啥”甚至“它居然还活着”疑问的。

更多的,是追忆青春的:“2011年我上大学,班长天天飞信‘收到请回复’,好珍贵的回忆!”、“除了QQ的第一个交流方式,祝贺光荣退休!”

曾位居国内即时通讯软件第二,仅次于腾讯QQ

如果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07年,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对于移动通信行业来说,风云际会的年份。

这一年,乔布斯发布了iPhone,谷歌推出了安卓,智能手机时代呼啸而来。

而国内,流行的还大多为各式各样的按键手机,运营商主导手机市场,语音通话和短信是主要的通讯手段,中国移动凭借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三大品牌斩获用户无数。

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已经大踏步而来,人们在“地球村”寻找定位,点对点、点对面的即时交流成为互联网瞭望者盯上的风口。

和飞信的前身——飞信也诞生在这一年。

那时网速还停留在2G,一毛钱发一条短信,5元只有30M流量,QQ聊天结束要说“先下了,886”,连分手都得把短信包月套餐用光才舍得说再见,收发图片需谨慎,下载电影又费时又奢侈。

对于很多学生党而言,如果能有一种方法既可以随时随地联系到想联系的人,又不需要花费高额的通信费用,简直有划时代的意义。

借助中国移动的短信通道,飞信实现了直接从PC、WAP或者手机客户端向好友免费无限量发送手机短信的需求,也因此俘获了一票忠实粉丝。

2010年,中国互联网爆发堪称“生死之战”的“3Q大战”,不少网民发起抵制,从QQ转玩飞信,飞信也迎来发展高光,鼎盛时注册用户高达5亿,活跃用户接近1亿,一举拿下国内即时通讯软件第二,仅次于腾讯QQ。

“90后”白洋(化名)至今清楚地记得2011年,他考上大学时,学校的社团活动通知、班费收缴都还是学生干部通过飞信PC端群发至大家手机上的,“当时只有移动用户可以免费收到,后来联通和电信用户才可以免费接收。”

干掉飞信的不是微信,是飞信自己

尽管飞信饱含着中国移动拥抱互联网时代的梦想出生,也确实在一段时间内成为“80后”、“90后”热捧的即时通讯工具,但对于用户来说,更多的人有着和白洋一样的感受。

“当时确实觉得很好用,但它很像一个匆匆过客,不知道哪天就从你的生活里消失了,没有一点感觉,更不知道原来它还活了这么久。”白洋说。

飞信诞生后的第四年,微信出生了,带着强大互联网基因的微信一出生就带着“狼性”。

从上线语音聊天,到“摇一摇”、“漂流瓶”、“查找附近的人”,微信仅用433天的时间,用户数就突破一亿,后续“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等功能的上线,更是让它完成从通讯平台到生活方式的跨越。

这种免费、即时、共享的生活方式,正在被更多互联网公司复制、迭代,也让飞信引以为傲的短信用户群体土崩瓦解。

微信出生的同年,雷军带着小米团队亮相,一口气推出MIUI、米聊、小米手机三款产品,移动互联的新世界正在智能手机那块小小的屏幕背后徐徐展开。

2016年6月30日,中国移动宣布,短信转飞信业务下线。

“干掉飞信的不是微信,而是飞信本身。”资深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在他看来,飞信背靠行业巨头,但多年来“不思进取”,没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为用户提供多样性服务,“有几次大的变化也是因为微信变了跟着改变,没有自己的核心创新,即便没有微信,也会有其他互联网通讯产品取代飞信。”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也认为,产品都有生命周期,互联网公司能够随时进行“自我革命”,快速对市场需求作出反应,产品不断迭代、更新、试错,不断提升用户黏性,而运营商节奏则慢得多,“有着基因的差别。”

停服略显仓促,运营商缺乏市场反应能力

2018年12月,中国移动正式发布和飞信,将发展重心转移至企业通信市场,希望能够再续“互联网梦”。

但加盟中国移动“和”家族的“和飞信”并没能在市场上翻起多大的水花,TO B市场早已厮杀一片:腾讯轻聊版QQ、TIM、企业微信以及阿里钉钉都在不断发力,更有“后起之秀”飞书前来搅局,飞信想要抢到一席之地,难度极大。

在付亮看来,尽管飞信有意“东山再起”,但其面向家庭、政企等B端所做出的通信服务升级仍旧“鸡肋”。

“没有实现逻辑的升级,依然停留在工具属性,但互联网时代已经不再需要这种纯工具类的产品了。”付亮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究其根本,付亮认为,运营商缺乏对市场的准确把握与快速反应能力。

“品牌建设方面,中国移动用虚词‘和’来作为自身打造的互联网品牌本身也是存在问题的,很难叫响,整体的品牌线不够清晰,而且市场上的竞品太多了。”付亮说。

此外,在他看来,和飞信此次停服略显仓促,“中国移动没有考虑到在退出时,如何能够把这部分用户迁移到合适的平台,例如5G消息等商用平台,先逐步迁移再进行停服,更好地保护用户资产。”

5G消息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飞信”

时代的车轮轰隆推进,5G时代已来。

5G商用启动后,三大运营商齐推的首款应用,就是从短信业务升级而来的“5G消息”(RCS业务)。

2020年4月8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共同发布《5G消息白皮书》,《白皮书》提到,依照交互方式,5G消息可以实现个人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以及企业与个人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发送的内容也不再局限于文字,图片、视频、位置信息都可以实现有效融合。

这也意味着,运营商将在消费新场景、新业态下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智慧的信息体验。

也因此,5G消息被视作运营商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希望,希望能借此实现对互联网企业的“弯道超车”。

付亮认为,千万要警惕,避免5G消息重蹈飞信的覆辙。

“5G消息的优势是快速、直达,且无需成为好友,无需安装软件,无需登录账号,能够更好地完成个人与商家的交互,但它面临一个和飞信类似的问题,就是如何发展用户、维系用户。”

付亮提到,5G消息实际上承接的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已经被微信等代替的点对点交流,另一部分是个人与商家之间的交互,如何能让商家满意,让他们把应用用好,形成黏性是需要考虑的关键。

前有虎后有狼,运营商要有新的“竞合”思维

当下,上游手机设备厂商“猛虎出山”,下游互联网企业“狼性出击”,网民用户红利已经渐趋消失,同行竞争越发激烈,运营商们的生存空间开拓并不容易。

运营商还有机会突围吗,如何突围?

丁道师认为,运营商首当其冲还是要提供好基础设施服务,由互联网企业提供面向消费者的具体应用。

“运营商也是商业化的公司,需要实现盈利,通信基建利润微薄,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例如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开拓政企客户市场,助力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等都比较有可为。”付亮说。

在他看来,5G消息有着不错的发展前景,“相比其他应用,它很难被替代,手机厂商是一定会给‘短信’留有一个重要位置的,并且能够参与竞争的对手不算多,尽管‘蓝海市场’前期需要比较大的付出,甚至最终可能没有受益人,但后期可能会面临激烈的竞争,谁先入局,谁就可能拥有主动权。”

此外,他提到,飞信时期,联通用户和电信用户曾因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无法享受免费短信的服务体验,移动也因此错失开拓市场的机遇。

这种颇不“互联网”的思维放到如今可能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而当下,摆在运营商面前的第一个难题,仍然是要处理好彼此之间的竞合关系。

付亮认为,5G时代,网络结构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运营商之间的竞合关系同样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以前更多的竞争是抢用户,而未来,运营商们彼此很难排斥开来。”

付亮解释,网络变聪明,“通信”的概念变大了,运营商的产品线越来越不是平行关系,而是立体的,对于用户来说,用户也需要将它们的产品进行跨域组合,享受双服务甚至更多方的服务,运营商之间会有更多层次的合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0)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FB826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