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年代初,封建官僚实力派、洋务运动后期主要代表人物张之洞在湖北创办了一个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它便是赫赫有名的汉阳铁厂。
这家企业,在整个洋务运动时期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重要代表,对于这个大型企业的成败得失,在当时就有着极为广泛的讨论,后世对它的评价同样也是褒贬不一。
可是,前些年的一次重要发现成功为汉阳铁厂扳回了一分,在那时所修筑的铁轨,放在现在依旧还能够使用,这也令人匪夷所思。
汉阳铁厂的壮举
其实,中国人对于铁的研究,早在春秋之前就开始了。
那个时候,铁的冶炼和应用就经常出现,铁的广泛使用同样引起了历代政府对于冶铁业的注意,到了明清时期,冶炼之炉几乎遍及全国范围内。
历史长,却不代表着技术先进。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的大部分冶铁技术都很落后,更没有什么先进的技术可言,所以在晚清政府时期,外国钢铁的进口量正逐步增加。
加上战争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在1867年的时候,清政府进口钢铁的数量仅为7000吨,可到了1888年,这个数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83000吨。
当时就估计了,再和外国人不断打下去,清朝为了买铁,所消耗的黄金白银将会是一笔巨大的款项。
张之洞也发出了自己的惊呼:“再过数年,其情形岂可复问!”
因此,他在1889年就给皇帝上了书,决心为创建中国近代钢铁工业去奋斗一番。
想要发展钢铁,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资金的问题,1889年,有了想法后的张之洞很快就在广东建厂,感觉到资金筹集困难,他找到了一些商人,再加上汇丰银行中的借款,这才有了初步资金。
后来,张之洞被调到了湖广总督,清政府命令他修筑芦汉铁路。
正好,两广总督李瀚章不同意在广州设立炼铁厂,此人有一个弟弟,正是李鸿章。
张之洞只好希望将钢铁厂往湖北地区转移,到了1890年得到朝廷的允许,最后迁移到了湖北。
炼铁厂从1891年1月动工,一直到1893年11月才勉强完工,占地约为千亩左右。
在建成之后,汉阳铁厂实现了采铁、炼钢和开煤三大事为一体,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近代化的炼钢联合企业。
其实,在这个时候创办钢铁厂进度并不算缓慢,日本的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在1901年才开始投入生产,这样算来,比汉阳钢铁厂还要晚了7年。
1894年,汉阳铁厂大炉开炼,也迅速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就连帝国主义者都发出了惊呼,这对于发展中国重工业和增强国力的考虑来看,确实是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汉阳铁厂也是汉阳独有的标签,经过两年多的调试,铁厂渐渐能够实现了轧制钢材,到了1897年,汉阳铁厂基本上也实现了从生铁的冶炼到炼钢再到轧钢的一体化。
在当时,汉阳铁厂的建成有利于挽回利权,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
当时的中国正在成为洋铁倾销的广阔市场,汉阳铁厂的出现,使得中国有了最早的钢铁基地,虽说产品还是不能完全阻止洋铁的进口,可扭转了洋铁充斥的局面,显然是极为有利的。
正如张之洞所说过的一句话:“我多出一分货,即少漏一分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
他在创造汉阳铁厂的过程中,也成功发展起了一大批工人队伍,1894年汉阳铁厂有5500多名工人,这对于后来中国重工业的发展来说,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1889年到1896年这段时间,汉阳铁厂为官办时期,到了1896年至1908年,盛怀宣接手以后,成为官督商办时期,1908年后改为完全商办。
当时的中国,资本家很不愿意接手这种建设周期长且收益比较慢的项目,最好的办法也是这样,先由国家开始投资打下基础,随后再诱使商人投资进来。
毛主席在后来还谈到中国工业发展过程的时候还说过:“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在辛亥革命之前,汉阳铁厂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年产生铁大概有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有2万多吨。
不过,后来所遇到的民族灾难面前,汉阳铁厂也无奈走向了没落。
抗日战争时期,汉阳铁厂的部分冶炼设备迁到了重庆,后来演变为重庆钢铁集团,其他的部分则被侵华日军给侵占了。
还有一部分不能搬走的厂房,则在国军撤离的时候给炸掉了,到了21世纪再看汉阳钢铁厂的旧址,最老的厂房和机器也都来自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了。
汉阳钢铁厂所输送出来的铁材和钢材在很多方面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有一则,便是铁路。
清政府时期,国家也修筑了多条铁路,令人惊讶的是,其中的不少到现在依旧保存完好,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了。
铁轨还能用,铁厂焕新生
2012年,23岁的实习路线工人渠敬雷在一次常规路线巡查中偶然间发现,110年前的“汉阳造”依旧还在四川达州的一处铁路桥上,对于中国铁路史来说,这是一次重大的发现。
发现的原因,还是因为钢轨内侧有一行非常清晰的繁体字:1902年汉阳铁厂造。
而那段铁路桥,位于万源市境内的万白货运专用线一处山间桥上,也是作为护轨使用的。
护轨是在铁路基本轨内侧增设的两根平行的钢轨,主要是用来防护火车轮掉道,帮助卡住车轮缘内侧,在铁路平交道口、桥梁等地段常设有护轨。
这条是专用线,长度大概也有个20公里的距离,所经过的沿线也都是一些崇山峻岭。
由于四川本身雨水就比较多,所以刚开始发现这个奇迹的时候,渠敬雷不太相信,他告诉了身边的同事,同事们也都不太相信,大家都觉得经过一百多年的风吹日晒,铁轨早都得生锈了。
可是,大家还是证实了这则发现的真实性,纷纷惊呼:“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还能坚守在岗位上,这些铁轨太神奇了。”
渠敬雷想要搞清楚这条钢轨的来历,不过很多老员工都表示,年代实在是太过久远了,根本无从查起。
于是,记者便开始出面调查这段铁轨的来历。
由于上面的印记非常清晰,所以记者直接联系到了张之洞汉阳铁厂的博物馆顾问,得到的答复同样也是非常肯定:“渠敬雷所发现的这条钢轨,就是当年汉阳铁厂的产物。”
顾必阶是原馆长,他对过去的事情研究非常透彻,他告诉记者说:“汉阳铁厂从1894年到1924年中间这30年的时间里,一共生产出了3300公里的钢轨,其中有不少都用在了当年的川汉线、京汉线、粤汉线上。”
而在他眼里,这些钢轨每一根都是无价之宝,也可以称作为“活着的传奇”。
皮明麻是《武汉通史》的主编,也是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
他告诉记者:“汉阳造的钢轨至今还能够在四川的线路上运行,这已经能够说明武汉工业曾经的辉煌。”
其实,这些“文物”并不是仅仅在一个地方出现。
2021年1月5日下午,孝感市的市民丁文哲先生在老京汉铁路桥抗战旧址散步的过程中,在一条干涸的河床内同样发现了两根1900年和1911年所造的铁轨,它们同样是汉阳造。
上面的铁路,是被日本人所炸塌的,一根7米长的铁轨上还铸有“1900年汉阳铁厂造”的字样,另外一根则显示的是“1911年汉阳铁厂造”,两根铁轨都很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闻讯赶来以后,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将两根铁轨抬了出来。
两根铁轨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对于现在来说,已经是当之无愧的文物。
孝感县博物馆的张耀明介绍说:“它们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尤其是铁轨十分珍贵,对于研究洋务运动时期的现代化起源具有很大的意义,博物馆也要将这两段铁轨带回去进行永久性的收藏。”
张之洞,也是一个值得被怀念的人,同样值得被怀念的,还有他的汉阳铁厂。
2017年,汉阳铁厂工业遗址群落选为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其核心物项就包括了汉阳钢铁厂造钢轨、转炉车间、电炉车间等,为传承和重塑汉阳铁厂的精神内核增添了很多实物。
之后,汉阳钢铁厂工业遗址群落将全力打造起“文创客厅”,涵盖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大剧院、音乐厅等多个方面。
负责的一位同志介绍说:“工业遗址改造比新建一座建筑要难得多,所涉及到的工业非常复杂,受到了保护空间的限制,不能大规模动工,这就是难度的来源,因此,先要做出来一个示范区。”
后来,“1890拾光”艺术馆成功被建造起来,还成为了热门打卡地,工作人员介绍:“从2020年6月开放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多长艺术展、读书会,吸引了很多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
2018年3月开馆以来,该馆成功用独特的视角反应出洋务运动和中国钢铁历史的发展。
现在,那些被发现的“无价之宝”,依旧安静地躺在达州境内,而那些散落在外面被发现的铁轨,则成为了博物馆内的掌上明珠。
作为我国唯一在用的清朝钢轨,到现在也没有生锈,已经可以说明很多事情了,所以,每根都是无价之宝,也绝非空穴来风。
参考
乱花葬蕊
湖北孝昌发现两根百年前铁轨均为珍贵“汉阳造” 中国新闻网
四川一铁路桥仍正常使用1902年“汉阳造”钢轨(图)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