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在我们看来,始终生机勃勃,然而在太平洋上,却有一片氧气含量极低的死亡海域。这里是真正的生命禁区,在蔚蓝色的海水下,是如同沙漠一般的死寂。按照我们普通人的理解,出现这种情况很不应该。
大海里面的水应该是互通的,含氧量也应该保持一致才对,为什么会出现一片含氧量超低的海域?其实,死亡海域已经不是什么稀罕话题了。海洋学家发现,含氧量极低的水域,竟然出现在了靠近河口位置的沿海地带,比如密西西比河河口区。
而这里原本应该是鱼类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但由于一个特别的原因,这里成为了传说中的“死区”。科学家认为,这或许跟全球变暖有深刻联系。地球上一个冰川期的尾声,也就是大概百万年前,在北太平洋上出现了广泛存在的缺氧水域。
有科学家担心,随着全球变暖的进一步发展,海洋“死区”的面积会变得越来越大。事情的原理,大概是这样的。因为温度上升,海洋中的浮游生物会大量繁殖,尤其在靠近河口的营养富集区。但因为某种原因,这些浮游生物会短时间内大量死亡。死亡之后的浮游生物会沉入海底,并在分解过程中消耗大量氧气,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形成含氧量极低的死亡区域。
这或许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发生的突然质变。或许随着21世纪的全球变暖趋势,海洋也会不断被推动到一个急转直下的“临界点”,从而对海洋生命造成毁灭打击。人类现在正处于温暖的间冰期,即将面临的挑战似乎比想象中更多。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