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三春(女人的三春 庄淑旗)

在红楼梦里,贾府的三位千金是迷一般的存在。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谁都能看出来,大部分故事都围绕宝玉的三个表姊妹黛钗湘展开。三春戏份不仅比不上黛钗湘,甚至连宝琴、岫烟的出彩程度都比不上。

探春还算有几场精彩戏,迎春惜春嘛,简直打酱油的,全部台词加起来,十根手指都够数了。随随便便拉出来个小丫鬟,似乎都比她俩精彩些。

如果说曹公就要她们打酱油,也无可厚非,但事实又不是。要知道,“三春”这个词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而且都是重要的预言!

01 神秘非凡的三春

开篇第一回贾雨村中秋赋诗,“时逢三五便团圆…..人间万姓仰头看"。脂砚斋批注说:

甲眉:这首诗非本旨,不过欲出雨村,不得不有者。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首诗的立意,绝对不是本书的本旨(价值观)。这本书的几个关键节点都在秋季,以贾雨村秋月诗打头,以秋季的姽婳词、芙蓉女儿诔、黛湘联诗收尾,标志着大观园全盛时期的诗社也成立于秋季。

作者真正要叹息的是三春,但却总用三秋节令来作提示。

贾雨村跟三春风马牛不相及,但脂砚斋却发出深深的叹息。显然其中大有文章!自此之后,“三春”便成了本书的热搜词。

第一次出现在第五回,贾元春的判词:“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第二次同样在第五回,贾惜春的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第三次是惜春的曲子:“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情淡天和。”

第四次是第十三回,秦可卿托梦王熙凤时说:“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第五次是第十八回,宝玉《蘅芷清芬》诗:“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第六次是第六十八回,描写凤姐:“俏丽若三春之桃,清洁若九秋之菊。”

第七次是第七十回,薛宝琴所做的《西江月》词:“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纵观以上,只有第五和第六次是指春季节气。其余的都是指元迎探三位姑娘。

惜春出家遁世,有人间事业的只有元迎探。所以起警世意义时,是元迎探,但在贾府日常留下倩影的,是迎探惜。

两种组合,并无本质矛盾,终究都是代指贾府千金!

一直有人对“三春去后诸芳尽”质疑,认为是指三年。多可笑啊,从可卿去世到贾府抄家,怎么可能只有三年呢?就算不做研究,随便回忆下情节,也不止三年吧?

偏偏就有专家煞有其事坚持“三年论”……无语了!

事实上可卿去世时宝玉13岁,80回末宝玉18岁,抄家时可能19岁或20岁。中间隔着六七年呢。

02 迷之所在

言归正传,三春高频率的出现在箴言里,说明贾府千金在曹公心目中非常重要,是他情怀之所在。

贾府千金全部入选金陵十二钗,占了三分之一的份额,还都排名靠前,这也是非常直观的证据。

但是,她们戏份真的很少啊,这不就成迷了吗?

元春入宫了,成为一个背景符号,没有日常可写,这就不讨论了。剩下的三位怎么解释呢?

迎探惜出场时,作者非常传神的刻画了她们不同的容貌、气质,甚至具体到衣裙、身材、奶娘、丫鬟等等。这是非常难得的。

如此华丽丽的出场,到底意在何处?

贾宝玉历劫之旅是全书的骨架。如何历劫呢?就在脂粉堆里历。

元春进宫后,迎探惜作为他的本家姐妹,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一部分。

她们陪伴他成长,让他得以混迹于女生群体,得以入住大观园。每位小姐的人生都是一部书,教给他太多人生真理。

当她们的命运支离破碎时,会让宝玉对社会整体架构重新认知。这样的冲击,绝对不是丫鬟下人能比拟的。

所以她们是宝玉的教科书,是他认识世界的窗口,也是见证残酷真相的窗口。

与此同时还有三个人,也是宝玉的教科书,那就是黛钗湘三个表姊妹。

命运之神为宝玉安排了三个本家姐妹,又安排了三个表姊妹。SO,黛钗湘与迎探惜,是互相影射的关系。

红楼梦的魅力非凡不在于故事情节,在于写作手法。曹雪芹最擅长的便是一体多面、互相影射。

黛钗湘三美,与迎探惜三春,以年龄顺序互相影射。宝钗影迎春,黛玉影探春,湘云影惜春。

我相信看到这儿,肯定有读者要炸锅。神马?不是吧。她们性格大相径庭啊!

对,的确大相径庭。如此才叫做一体两面,是同一种心性下的两种生存可能。让我慢慢来解释。

03 迎春和宝钗

贾府四位千金的丫鬟,分别名琴棋书画。给她们起这名字,不是附庸风雅,而是大有含义!丫鬟的名字就是主人的心性。

迎春对应的是棋。她日常的唯一爱好,的确就是下棋。偶尔做个灯谜,也用棋盘来做谜面。

很多人以为会下棋的人必定很高明,都是智者。呵呵,你被影视剧套路了。

不排除高阶位的棋者,以及志趣广泛的,可成为智者。但大部分低价位的,尤其是志趣狭窄、只偏棋牌类的人,情商会较差,甚至智商也堪忧。

从理论上讲,下棋举子布局,审时度势,意图深藏,步骤严谨,是对逻辑思维的训练。有意识去锻炼当然很好,但若凭空喜欢它,一般是刻板性思维、教条性思维。

这种人会过于重视利弊得失,但因为教条化的趋吉避凶,模式化的人生规程,反而不能趋吉。

把人生当做棋盘,会失去心灵的美感和弹性,失去太多天性自然的东西。久而久之,自己反成为他人的棋子。迎春和宝钗都属于这一类。

迎春下了一盘死棋,因为她只会退守。

宝钗是个攻势棋手,多年孜孜不倦的进攻宝二奶奶之位,每一步都精准算计。咋看上去,格外的高明,可临到最后才发觉一切都白忙活。

她不懂宝玉,亦从不打算懂。她自己是个名利的机器,她以为宝玉也应该如此。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

来看看迎春的灯谜。你从中能看出她被虐待的影子吗?很难吧!

但若说这是写宝钗的婚姻呢,是不是非常贴切?简直绝了!

若不是借助贾府政治衰落、王家独大的“天运”,不是假造金锁、各种邀买人心的“人功”,如何能成就金玉良缘?只凭她的出身,就配不上贾家。

但是政治环境还会继续变,好运过去之后怎么办呢(无运)?夫妻三观不同,必定分崩离析,彼此终究不是一路人(阴阳不同)。

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请细品这两句的意境,不就是“悔教夫婿觅封侯”的翻版吗?

一般人的印象里,宝钗精明圆滑,迎春木讷懦弱,两人如隔天地。但在曹雪芹心目中,她们都是没有生命生机的人。

卓语多次解析过:,象征着生机盎然,不是身体的生机,是精神。意象是雪,象征着万物闭塞、湮灭生机,也就是是精神世界的枯萎。所以薛宝钗是林黛玉的克星。

为了钓金龟婿,宝钗无所不用其极。明明一肚子热毒,可作者偏要让她穿戴似寡妇,住在寡妇牢房似的雪洞里,屋里吊着个旧帐子…….

这一切,无非为了凸现她了无生机而已!

有意思的是,迎春跟宝钗从无过节,却无缘无故遭她差评。五十七回邢岫烟定亲后,有一段宝钗心内之想:

且岫烟为人雅重,迎春是个有气的死人,连他自己尚未照管齐全,如何能照管到他身上………

看到了吧,她认为迎春是个有气的死人。

在太虚幻境的箴言里,雪地是大结局,不仅灭掉了林木,更是灭绝一切生机。象征着残酷的社会制度和没落腐朽的文化。所有这些都跟薛宝钗合为一体。吼吼,那到底谁更像死人?

有一种死人,能把整个世界都变成死寂的,这才叫厉害呢。

04 探春和黛玉

探春对应的是书。书,狭义讲是书法,广义是指文化知识。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上面这段是秋爽斋里的陈设,非常显著的证明探春喜爱书法。

据说《红楼梦》早期版本中,探春居所称之为“秋掩书斋”。大量的文房四宝,标识着这是个读书临帖的地方。

潇湘馆与之异曲同工,那里满满的都是书籍。在刘姥姥眼中根本不像闺房,像最上等的书房。

文人的四艺中,书显然是核心。尤其在古代,没有凭空的书法家,大部分书法家都是大文豪。政治家喜爱练书法的尤多!

探春的精明强干无须多论,世人皆知。红学前辈王昆仑说:曹公把探春写一个不庸俗也不纤弱,没有脂粉气的带有男儿色彩的女孩儿,要赋予她一种“坚毅明敏、有胆有识、言行中肯的政治风度来”。

练书就像练剑,全凭胸中浩然之气。既要积淀知识,更要磨练心智,还要拥有格局和风骨。探春政治家般的表现,得益于这种心性。

黛玉看似弱柳芊芊,世人印象中,都以为她只会谈恋爱。其实大谬!

元春省亲,黛玉能作出最佳称颂作品《杏帘在望》;搬进大观园,她不费吹灰之力,把潇湘馆打造成最恬静安逸、人心团结的世外乐园;抄检大观园,每个地方都鸡飞狗跳,唯有紫鹃淡定自如的应对,既不损一兵一卒,也不给对方任何难堪,简直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只要黛玉愿意,她做下属可深得上意,做领导能打造和谐社会,做将军能笑傲江湖。

世间人情世故,没有哪个人比黛玉看的更透彻;世事弊端所在,也没哪个人比黛玉更清楚。

在《贾府三春为何差异那么大?豪门未必带来幸福,也许是满满的伤害 》一文中,卓语已经解析了黛玉的男儿志向,跟探春不相上下,时刻都想一展才华,致君尧舜上。

如果你不能理解其男儿心志来自哪里,请参看《林如海巨额遗产成谜?他到底经历了什么,要跟黛玉生死分离?》

林性的始祖是比干。他被后世尊奉为贤臣的楷模,代表着中华文人的千古风骨。而书中的黛玉,姓林,被作者称为“心较比干多一窍”。

这其中掩藏了怎样的暗喻,你看明白了吗?

在曹公本意里,探春和黛玉是同一类人,都是可以给这世界带来福祉的人。只因原生家族不同的命运,长成不同的性情。

从清代的历史常情不难看出,贾母把黛玉接来是为了血统回归。黛玉是自幼订好的孙媳妇。

探春和黛玉一个是本家姑娘,一个是未来管家媳妇。随便能用其中之一,贾府都不会日落西山。可惜,有王薛两家的阻扰,两个治世之才都白白费掉了。

探春想力挽狂澜,拿出毕生勇气实施的改革,不仅被宝钗抢夺功劳,还遭到她的釜底抽薪。绣春囊是门禁失职,婆子聚赌是夜间治安问题,两项都归宝钗管。到底是她管不好,还是故意放水不好好管,只有天知道了。

总之最后因为这些事,改革彻底失败,探春悲愤下台。

人们一直纠结黛钗婚姻之争。其实即便贾母做主,强行让黛玉嫁给宝玉,也一样是个悲剧故事。探春今日之悲愤,就是黛玉明日之命运。

近年来很多人猜测黛玉的结局,说她和探春一起和亲,嫁给了番邦;也有说她嫁给了北静王爷。因为她抽的花签,出自一首政治议论诗。

这些解读者参不透曹公的意图,更体会不到曹公的高级创作法。在他笔下,哪会有雷同?千人千面,千人千命,相似的命也一定写出不同。两个重磅级人物同嫁,笑死人了!!

花签的具体解读参看《红楼生日夜宴:最美的群芳聚会,却暗藏芙蓉女儿诔(下) 》

解读方向虽然不对,但探春和黛玉的内在联系性,可见一斑。只有她俩寄托着作者的政治理想,探春是明写,黛玉是暗写。

05 惜春和湘云

惜春对应的是画。其人恰恰善画,戏份极少的她,绘画是她唯一的爱好和光彩之处。

按理说,绘画跟书法一样都属于内功心法,都是一种自我修炼的手段。不同的是,绘画更偏于意境的描绘,也更趋向于自我的内在世界。

因此画家是世人很难走近、也很难理解的群体。他们普遍孤僻清高,目无凡尘,个别人还行为怪诞。明清的著名画家,多为隐居状态。甚至像八大山人、石涛、石溪等,出家为僧的大有人在。

惜春仿佛就是石涛的微缩版。

卓语接触过几个画家,的确都孤僻奇特。但他们对事物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常常会跳跃性的蹦出“觉悟”之语。跟棋手截然不同的是,他们的灵性很强,只是常常流于偏激。

所有这些都很符合惜春。

论性格,湘云跟孤僻怪诞丝毫不沾边。但湘云也是个完全活在主观世界里的人。

卓语此前写过多篇湘云的解析,还有她的花签解读,新粉丝可自行搜索,本文不再累述。总之曹公刻画的湘云是:

一个保持着天性自然的好姑娘,没有争权夺利的险恶。但她对世界的认知很片面,活在主观的美梦世界里。没有大局观,没有头脑,没有承担力。

湘云跟黛玉说的每句话都理直气壮,却都眼界狭隘、思路偏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在曹公的意识里,湘云和惜春心性相似。

湘云青春时代的活泼好动,那是拜环境所赐。到了后来家族败落,丈夫离世后,条件的巨大落差,会令她完全变了样子。

跟惜春一样,她也会选择冷僻遁世。她的判词、诗歌作品,含有大量的伏笔和暗示。

她会成为一只孤鹤,是心灵的孤鹤。逃避世事,孤介反俗。

当然,如果你对红楼的认知,还停留在87版电视里,那就当没看到我的文章好了。每当写到湘云,都有大量的人给我留言反驳。我真的不想费口舌解释了。

我只想提醒一句:87版对湘云结局的安排极为失败,广受红学界抨击。当时播出时几乎千夫所指,如今竟成了真理。

详见《史湘云的结局,真是沦落船妓吗?87版电视剧最大的败笔和误导》

06 互为影射的意义所在

红楼三美和贾府三春,她们互为影射。研究这个有什么意义呢?

1、戏份互为弥补

贾府三春戏份较少,从常理来看无法解释。毕竟这是贾家的地盘嘛!

如果你明白她们是互相影射的,就不奇怪了。

现实生活中,家里住进来好几个表姊妹,且多年常住,基本是个神话。黛钗湘有很多虚构成分,她们的很多故事,也许本属于迎探惜。

2、帮助读者看到真相

论跟宝玉的血缘关系,表姊妹里黛玉最近,湘云最远。亲姊妹里探春最近,惜春最远。彼此互相对应。

三美都是寄人篱下,论身世飘零黛玉最惨,湘云最幸。对应的是,探春出身最差,惜春最好。

论生命的质感和价值,三美里黛玉最强,三春里探春最强。最差的呢?三春里当然是迎春,三美里其实就是宝钗。

很多读者高估了宝钗的影响力,只因为刚进府时,作者说她更得下人之心,就以为她是贾府的大姐大了。大谬!

下人原本就是负能量为主的群体,以竞相踩踏来生存,满身势利眼,满脑奴才经。能得“下人之心”的,本身就要有下人之心!

自古以来的贤臣君子,都是令下人敬畏,令小人丧胆,谁能得【下人之心】?

能量跟他们不同,怎么能打成一片?所以这句话是暗戳戳的批判,暗示她行为猥琐,不入贵族之流。

每有正式场合,贾母都把宝钗安排在下座,其他亲戚们却以贵客待之。你若仔细品味下那些社交故事,宝钗非常边缘化,也非常压抑,没有表现机会。

看上去她的戏份那么多,其实全是硬生生插足宝黛的戏。她的社交,多是暗悄悄跟袭人这类小人。真正的贵族生活里,她存在感很低,价值很差。

3、帮助读者更深入的理解她们

仅停留于表象上看问题,那就浪费了红楼梦。曹雪芹更多的是在写心性。

世人推崇宝钗,皆羡慕她步步为营的能力,都说她情商如何之高,认为她深谙世间生存之法。然而在曹雪芹的本意里,她跟迎春一样,是根木头!

她不懂人心,不解风情,不识世间真相。妄想依靠摇摇欲坠的权力庇护直上青云,连小红的觉悟都远比不上。她甚至不知道“人”到底是什么。

肤浅无知到了所以然处,蠢到了不透气!

07 印证角色命运

三美和三春心性的互影,对研究其命运结局,大有帮助!

因为三春的结局是明确的。三美的很多争议,根据三春将找到答案。

1、宝钗

迎春出嫁一年被虐待而死。宝玉当然不会虐待宝钗,但一年而亡,绝对是个大关卡!

也就是说,宝钗婚后的宝二奶奶生活,只维持有一年。一年后宝玉就会出家。宝钗的弃妇人生,其悲惨无助,以及对她毁灭性打击,跟下线绝无两样。

从宝玉出家时,宝二奶奶便不存在于世了,事实上等于下线。

一年之中呢?迎春动不动被赶到下房去睡,何时做过正妻?宝钗也一样。她一天也不曾得到宝玉,宝玉心中只认黛玉,婚后一直躲着她。

迎春是五千两银子卖给孙家的,宝钗也是被薛姨妈卖给贾家的。全是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所不同的是,人家迎春是被逼无奈,宝钗竟然自己上赶着。被卖了还帮着数钱,到底谁更蠢呢?

迎春为什么被写成世界第一惨兮兮?就为了影射宝钗——迎春婚后有多惨,宝钗婚后就有多悔!

2、黛玉

探春的远嫁之时,就等于下线。判词里有:奴去也,莫牵连。惜春要不是勘破这些,也不会灰心人世。

同样的,黛玉婚姻订下之时,也就是生命走完时。

探春的婚姻是贾母努力争取来的,黛玉的婚姻,毫无悬念也是贾母拼了老命争取来的。

大概率就是,贾母临终时以家产分割为条件,令王夫人答应木石前盟。然而王薛等人迅速见招拆招,支走宝玉。黛玉在王薛的苛待下,就如同沦落蛮夷,注定下线。

宝黛生前订下婚约,这不是乱猜。黛玉的葬花词,满篇都在暗示这个问题: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

小戏子藕官的爱情故事,宝玉于中得到的情感领悟,都在暗示宝钗是个后补者。宝黛必然曾为合法夫妻。

3、湘云

前面已经提到:通过惜春,完全可以看到湘云的结局。

当然,证据是多方面的。有关湘云的各种箴言,全都指向“孤独”这个词!

若说表象化的独自生活,可能四大家族败落后很多人都流离失所。作者强调的孤独,绝不是表象化,而是心灵状态。

所以说,湘云结局跟惜春一定是类似的。

惜春出家常伴青灯,湘云不会出家。但她会跟出家一样生活清苦,会从此沉默寡言。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守着她和丈夫曾经的信物,化成三生石。

#红楼梦# #贾迎春# #林黛玉# #薛宝钗# #史湘云#

(0)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FB826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