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上流着两个王朝的血液,看起来能够赢得崇高的声誉,实则却是他一生灾难的开始。一个人若是缺乏改变自身命运的勇气,那么,他最终只能被命运的齿轮无情的碾压。
他出生于名门贵族,不只是大唐的皇子,同时,又是前朝隋炀帝的皇外孙,身上流淌着两个皇朝、三大豪门之血脉。这在中华历史中可谓难得一见,用天潢贵胄来形容他再恰当不过。但是,他的一生却是十分悲苦的,称他为“悲剧王子”一点也不为过,他就是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李恪。
一朝君王父,一朝公主母:
很多时候,身世就如同一个人的另一重身份,决定了其命运。唐太宗在位期间,其皇后长孙氏以及其她的九位嫔妃,共为他生育了14个儿子。如果,论起这些嫔妃们的身世背景,李恪母亲的身份,绝对是非同寻常的。公元619年,李恪出生,也是在这一年,大隋的天下成为了过去,改朝换代了。
以后,江山与他外公家的“杨”姓再无关系,而是改姓“李”。他的父亲便是当朝的太宗皇帝李世民,母亲则是前朝的公主杨妃。说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大隋的公主,怎么会嫁给了这个抢夺她父亲江山的“乱臣贼子”呢?真实意图,我们已无从得知了。
后世有一种说法是,当时李家是大隋的贵族,在起兵反叛后,先后杀死了杨妃的父兄,夺了她“杨”家的江山。然而,她这个亡国公主,自然是被俘虏了,作为战利品,为了修复与前朝旧臣的关系,因而被赏赐给秦王为妃。
之后,这位亡国公主,先后为李世民生下了两个儿子:一个是吴王李恪,另一个是蜀王李愔。
在《新唐书》中,记载:“李恪的母亲是前朝隋炀帝的女儿,地亲望高,中外所向。”正是因为其母亲拥有这样显赫的身份背景,使得李恪在众多皇室子弟中,拥有着极高的威望。李恪不只是有着尊贵的身份,并且,文武双全,大智大勇,做事果断,性格坚强。
《旧唐书》中,记载说他,“善于骑马和射箭,文武双全。”这也是为什么唐太宗会说李恪是最为出色,并且,是继承了自己优点的一个儿子了。在《资治通鉴》中记载:“唐太宗的众多儿子中,吴王李恪,濮王李泰最为贤能,聪明颖悟。”主席在读《新唐书》后,也写过这样的评语:“李恪英物,李治朽物。”
从这里,我们不难知道,李恪是众多皇子中最为优秀的一个!
然而,他再怎么优秀,也无法改变他拥有两朝皇室血脉,母亲是前朝的公主的事实。在那个极重血缘的时代,他永远也摆脱不了这种尴尬的身份。朝堂上,不只是有李朝的功臣,同时,也有前朝的旧臣。而李恪的身份,不得不让大臣们忌惮,所以,也注定了他与皇位无缘。
这虽说不一定是历史的必然,但是,结果却无法改变。试想一下,哪一国的皇帝,会将皇位传给拥有前朝血脉的皇子?尽管,他在众多皇子中,表现的最为出色!尽管,他拥有两朝的皇室血脉!尽管,他文武双全,德才兼备!如果,这位皇子登上了帝位,新旧两朝的恩怨,必然再次拉开序幕。
这份特殊的血缘关系,就已经决定了李恪与皇位无缘。
并且,那些大臣们还提出了另一种说法。
按照以往的礼制,由皇帝来决定皇位人选,不根据其能力,立嫡子而不立庶子。大臣褚遂良曾上奏说:“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然庶子虽爱,不得超越嫡子,正体特须尊崇。”虽说,李世民曾经发动了玄武门政变,废除了太子李建成,逼迫李渊将皇位传给他,但是,说到底他还是嫡子!
然而,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只有皇后长孙氏生的李承乾、李泰以及李治三人。
所以,就算李恪能力再出众,也无法抹去这种尴尬的血缘关系,况且,还有着庶出的身份,因而,皇位注定与他无关。同时,朝中的政治大权,一直掌握在长孙氏的哥哥长孙无忌手中,他又怎么可能允许有着这样血缘关系的人来阻挡自己外甥登上帝位呢?所以,李恪注定登不上皇位。
所以说,李恪悲剧的一生,从他一出生就已经注定。
虽说长孙氏一生共为唐太宗生下了三个儿子,但是,却没有一个儿子继承了李世民的才能。公元643年,李世民思来想去,最终,“矬子里面拔大个儿”,册立了李治为太子。
唐太宗也曾经后悔过这样的决定,甚至,一度想要废掉太子,改立李恪为太子。但是,长孙无忌知道他的想法后坚决反对。唐太宗听后,严词质问:“你是不是觉得李恪不是你的外甥,所以,这样反对?”被唐太宗说中了心事,换成常人肯定心慌不已。但是,长孙无忌什么场面没见过,只见他面不改色,并说出两个让唐太宗无法辩驳的理由:
一、李治性情温厚,最适合当一个守城之君;
二、储君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怎么能说废就废,随意更换?
唐太宗听此,也觉得是这么个道理,只好放弃改立李恪为太子的想法,不再提及了。
李恪的能力以及身世背景,决定了长孙无忌与李恪注定处于对立,不可能相安无事。
长孙无忌也知道,李恪日后将会成为最大的隐患,只要有一丝机会,就要想办法除掉他。李治登上皇位后,虽说天下看似稳定,但是,因为他能力不够而导致的“无为而治”,使得李恪这种“名望素高,为物情所向”的宗室亲王,显得是那样出类拔萃。
对此,长孙无忌十分忧心,如果,哪一天李恪突然振臂一呼,响应的人肯定很多,到时,“李”家的江山能否保住就很难说了!为此,长孙无忌必须做长远的打算,不管是出于公还是出于自己的私心,这李恪都留不得!正在长孙无忌想要抓住李恪的把柄时,历史给了他机会。
史载,公元653年,高阳公主与驸马房遗爱谋反的事被透漏出去,长孙无忌于是借此机会除掉了李恪,解决了自己的心头大患。
当时,唐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蛮不讲理,甚至,曾经与玄奘的高徒辩机私下勾结,这件事传出去后,辩机和尚被执行了腰斩。李治登上皇位后,高阳公主以及驸马私下召集了一些大臣准备发动政变,以夺取政权。可是,这件事还是被捅了出去,准备工作还没做好,谋反的事就被泄露了,最终,被捕入狱。
房遗爱被抓后,长孙无忌软硬手段同时施展,还不断对其进行暗示:“你只要一口咬住李恪不放,就能免罪。”这房遗爱十分畏惧死亡,同时,也不是什么善良的人。于是,决定豁出去了,一口咬定李恪也参与了这次谋反!李恪十分委屈,在家好好待着,都能祸从天降。
仅仅一天,他就从皇子变成了叛贼同党,不只是遭遇了牢狱之灾,还被认作是十恶不赦的乱臣贼子!在这种形势下,不管他怎么解释,谁都不会相信,也不敢相信!此时,李恪的生死,彻底被掌握在长孙无忌的手中。公元654年开春,时值李恪34岁,他在长安自尽而亡!
这让他又多了一个“称号”——史上最悲催的皇子。李恪临刑时,大喊:“如果老祖宗有灵的话,就让奸相长孙无忌全族皆灭!”
史载:李恪被冤杀之后,“海内冤之”,“绝天下望”!
此事,亦被后世认为是长孙无忌应有此报。
李恪就这样死了,被冤枉而死,他的死,看似是因为他拥有两朝的血脉,以及庶出的身份,但是,往远了说,还是因为长孙氏母族的势力过大,也因为自古以来对庶子的偏见。
显庆五年,在长孙无忌获罪之后,李恪被唐王朝追封为郁林郡王,并得以立庙祭祀,任命河间王李孝恭的孙子李荣为郁林县侯来作为李恪的继承人。李恪在获罪赐死后,墓志记载唐王朝特别优待以国公之礼将其下葬 ,可见,李恪在被赐死时已被废为庶人,也就是说,其皇族的身份在当时被剥夺。
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很难理解古人的血缘以及嫡庶的观念,也不需要去懂。在社会竞争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很多事情也是不为我们能左右的,就像是人们挂在嘴边的“官二代”、“富二代”等。但是,如果想要掌握自己的命运,那么,就必须拥有打破常规的勇气和决心,扫平成功路上的障碍!
在有一定实力的情况下,加上所向披靡的勇气和决心,或许就不会如李恪一样,空有一番能力却最终消失在历史的车轮下了!
参考资料:
【《旧唐书·太宗诸子列传》、《新唐书·长孙无忌列传》、《大唐故李君之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