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师大卫·巴格拉斯在50多年前表演了一个原创魔术,被誉为“巴格拉斯效果”,一直无人破解。但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巴格拉斯不再表演这个魔术。
直到2011年,刘谦在几十名世界级魔术师面前(包括巴格拉斯本人),在全球直播里,重现了这个魔术,得到了巴格拉斯认同:“你做得比我好!”
2018年刘谦再次表演了这个魔术(视频截图)
这个震惊全球的魔术很简单,刘谦放下一副扑克牌,随机抽取三位观众,让一位随意说一个数字,另一位随意说一个花色,然后第三位拿起那副扑克,根据第一位观众说的数字,数出那张牌,拿出来一看,牌上便是第二位观众说的那个花色。
重点是,在魔术开始后刘谦全程没有碰过那副扑克牌。
至今为止,除了刘谦,还没有人真正破解过巴格拉斯效果,曾经有一位作家大胆猜想过这个魔术手法,并写在了短篇推理小说《推理作家的魔法》里面,这位作家便是张小猫老师。
为什么我要在这里提起这个魔术呢?因为最近有一本小说被张小猫老师如此称赞——
“这本《99%诱拐》和巴格拉斯效果一样惊艳!”
《99%诱拐》
《99%诱拐》,传奇组合冈岛二人的集大成之作,这部作品帮助他们在日本文坛树立了一个金漆招牌——“冈岛二人=绑架推理”。
冈岛二人,笔名谐音“两个怪人”
西泽保彦更是盛赞道:“至今为止我已重读过20遍以上,不光有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作为本格推理小说也极其出色,完全称得上‘史上杰作’。”当我一口气读完《99%诱拐》后,便明白这部作品的魅力确实和“巴格拉斯效果”一样,简单,完美,以及经典。
简单的故事
《99%诱拐》的故事并不复杂,“绑架案”嘛,依旧有神秘的犯人,无辜受害者和庞大的赎金。这样的题材,稍不留神就会落入俗套,有些作者更是误入歧途,只会不停地夸大案件的影响力,或者在角色身份上做文章。
《99%诱拐》也以传统的形式开篇,一位命不久矣的前社长洋一郎在手稿中回忆自己的儿子在5岁那年遭遇的绑架案,罪犯要求他将赎金兑换成金条,然后带着金条到达指定地点。洋一郎拼尽家产凑齐金条,赶到另一个街区的咖啡馆,才发现那里不过是起点……
这些剧情恐怕在1988年都显得普通,但作者用了一个简单的手法,巧妙地吸引着读者的关注——他们在手稿中插入了一些上帝视角的“信息备注”,让读者提前得到一点后续剧情。比主人公掌握了更多线索的读者,又怎么舍得就此放下书本?当然要跟主人公一起追踪这桩案子,也许还能比主人公早一步破案。
更何况,即便我们可以猜到大部分剧情,但也还是要看到结局才知道互相竞速的罪犯和家属究竟谁胜谁负……对于洋一郎而言,这起绑架案便是直到他去世那一刻都还没迎来真正的终结。
完美的犯罪
“巴格拉斯效果”已经告诉我们,简单的谜面搭配无可挑剔的手法会是多么惊艳。
《99%诱拐》里的绑架案也是如此,罪犯的手法看似简单,实际上环环相扣,无懈可击,即使读者以上帝视角去审视当中的细节,也只能和那些白白浪费力气的警察一样得出无奈的结果。明明罪犯不停地放出指示,要求家属做这做那,但家属和警察就是没办法看穿他的目的和身份,只能服从他的指令……
韩国电影《蒙太奇》中和绑匪对话的母亲
不过,反过来说,也许正因为案子本身简单,突破口才会少,而作者偏偏就在仅有的少数突破口上做文章,还做到极致,我们除了佩服还能怎么样呢?
《99%诱拐》这个书名在故事里并没有点题,每个人看完也会有自己的解读,而我认为“99%”的意思便是“近乎完美”,近乎完美的绑架案,近乎完美的本格推理。
至于剩下的1%,恐怕就是作者借助角色之口说出的“人心”,只有人才会犯错。关于如何处理这1%,作者也给了我们一个相当不错的答案。
时光造就的经典
我在标题上就说了,这是一部30年前的作品,它和“巴格拉斯效果”一样,即使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洗礼,却依旧能让第一次认识它的人耳目一新。
“巴格拉斯效果”还需要刘谦的改造才能重现于新的时代,《99%诱拐》却可以凭借自身的魅力在读者心中毫不过时。
时代的痕迹是有的,作为赎金的金条在当时便宜得多,通讯还需要依赖于电话线,手提电脑、BBS等等还是一些非常新奇的事物,《勇者斗恶龙》是一款受欢迎的卡带游戏……等等。
然而,恰恰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居然可以超前提出AI对话,智能家居等等概念,并和当时的科技相结合,使看似寻常的绑架案变成一桩难以破解的高科技犯罪。如果不是因为书中明确写着哪一年,我会以为这是前几年的作品。
现在我们更熟悉这些技术,或者拥有更先进的理念,但假如没有缜密的逻辑和独特的灵感,也难以在新的故事里重现级别相同的绑架计划。这才是真正让这部作品经住时间考验的原因,也是我们大部分人喜欢看推理小说的原因。
无论什么时候,智慧才是最让人佩服的。
END
文章作者:脑店长(脑洞杂货店)
>推荐阅读
《99%诱拐》,冈岛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