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研究所研究员 赵忞
2010年,苏州河游船第一次向公众开放,经历了停航、复航,再停航,2022年,苏州河水上观光即将重启。这一次,游船路线从苏州河普陀段延伸至其他中心城区段。最近一个月,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实地调研了苏州河中心城区段外滩源码头、四行仓库码头、昌化路码头、盘湾码头、长风码头及其腹地。综合调研发现,借鉴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双评价”策略,撰写了苏州河水上观光策略研究报告。该报告共分为三个部分。先从现已贯通区段的自然条件研究未来可开展水上活动的种类和方式,对这些特定的种类和方式评价各个码头的城市功能短板,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最后总结苏州河游船实践对国内其他城市开展水上观光旅游的启发。
此为报告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几个重要码头的功能短板,并提出应对策略。
苏州河游船项目重启后,慕“十里洋场”之名而来的游客会大量集中于恒丰路桥至外白渡桥一段,基本与现在规划中的中央活动区段重合;中段最吸引人的是“河窄弯急”,工业景点点缀于凸岸,适合体验航行本身的小众客群;而盘湾以东大量的河边绿地对于本地居民而言是生活品质的体现、户外活动的中心,但从水上观光的角度而言,风景不免有些单调。不同的地区对应的客群不同,也对码头旁边的城市功能提出了不同的需求。
如果船上的硬件无法弥补,则需靠岸上的功能来解决。以下将从河口上溯,分别评价每一个确定位置的重要码头的城市功能,分析它们的短板,以及讨论未来可能重新开启的次要码头。前文探讨过的昌化路码头不再赘述,而梦清园码头服务范围只有绿地景点,在此也不做讨论。
制图:赵忞
外滩源码头:北岸消费空间不足
苏州河最东的河口处,外滩源两岸各有一个码头。北岸码头周边被高档酒店环绕,也没有街边商业,只有码头建筑处有一个小型的咖啡馆,完全无法满足游客等待和休闲消费的需求。单体大体量酒店导致了
每块街区的外围都缺少零售小店,降低了游客的游览兴致。现在“禁止一切”的码头广场也不适应未来旅游的需求。必须将游客向城市腹地引流,才能缓解之前建设中的短视。四川北路确实有可玩可消费之处,但码头正对的吴淞路尺度过大,旁边的乍浦路缺乏消费设施,正对外白渡桥的大名路观景、商务有余,消费依然不足。
制图:赵忞
与北岸相比,南岸码头边的圆明园路街边底商空间预留较多,未来向岸上空间的引流效果也会更好。在南岸码头下船后可以首先选择游艇会旧址短暂休憩,然后经过圆明园路逛吃逛吃至南京路,或者走到外滩广场,一路欣赏外滩建筑群,一路走至南京东路。
外滩源码头周边的背街中不乏全家这样的便利店、圆明园路上的小店和不定期市集。它们不仅可以较为方便地将游客分流至天潼路和南京东路地铁站,从码头到地铁站一路上的体验也相对丰富。但从码头继续向东,到北外滩的国际客运码头的距离也在1公里之内,却难以有类似的体验感。俄罗斯领事馆不可随便入内;证券博物馆受众较窄,非专业人士很难被吸引;世界会客厅尺度过大,走起来体验感较差,很难让人进入和停留。因此唯一热度高(上图中红色点)的就是邮政博物馆,仅仅因为可以进入,而且主题较为日常。
四行仓库码头:公共厕所不足
四行仓库码头大概率选择现在的亲水平台处,但还没有建设动向。赵忞 图
四行仓库周边是极为典型的“通过不设置公厕分散人流”形态,无论是新闸路一侧还是曲阜路一侧均缺乏独立公厕。四行仓库创意区的大楼内确实有,但与可能的码头所在地隔着一道防洪墙。由于码头大概率设在北岸(南岸已建满),如果没有地铁站边的大悦城,团游旅客只能过河去人民广场周边方便。公厕问题在所有码头都存在,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单体公厕作为刚需,为什么反而成为旅游硬件中被排斥的对象?
制图:赵忞
除了静安大悦城之外,四行仓库的背街,即国庆路的东端,也出现了一片零售餐饮密集区。因为那个街区是文化用品批发中心,小店林立,也是团游的用餐区。而南边人民广场四周公厕密集,与那片街区有大量老旧小区相关。这对水上观光游的体验而言并非是好的城市功能分布方式。
盘湾码头:需增加新码头“盘活”
在苏州河所有码头中,盘湾是最孤立的一个存在。它位于苏州河的北岸,而华政、中山公园、丰田纱厂旧址全部位于河的南岸,从盘湾码头步行到上述任一景点均超过15分钟。码头周边缺乏过河设施,假使华政桥能够开通,连接两岸,半岛内的旅游景点可在10分钟之内到达。但在现在的管理模式下无法实现,可望而不可及。而且华政步道部分堤外已经全部景观化,无新建码头的可能性。餐饮消费又极度偏向地铁一侧,与景点并不顺路。这让它的旅游属性大打折扣。
盘湾码头利用河道汇合处的遗迹,正对华政半岛,占地面积较大。赵忞 图
制图:赵忞
目前曹杨路桥东部不远的南岸东南角正在进行城市更新。如果按照之前的计划“内环以内码头平均间隔1.1公里”,从华政的可达性角度考虑,可以在那里设立一个码头,这样步行1公里之内就可以抵达华政步道和中山公园,还可以连接隆德路和武宁路两个地铁站。但缺点在于周边景点不多。
制图:赵忞
设在河对岸的开伦江南场(江南造纸厂旧址)则几乎没有任何效果。制图:赵忞
长风码头:优先作为终点
制图:赵忞
大渡河路地铁站周边是普陀区新的文化中心之一,沿河绿化也按照海绵城市的理念,设计成为城市的缓冲区,有长风公园和一系列以“长风”为名的绿地。从这里开始,苏州河逐渐进入城郊生态段。可以看到丹巴路码头的城市功能还不完备,但长风码头相对成熟,与地铁站接驳顺利,并且有长风大悦城等城市功能配套设施,便于游览和消费。但比较可惜的是长风码头无法与苏州河南岸长宁区的人气景观——以“外星般的设计”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打卡的苏州河景观步廊互动。
总结下来,外滩源码头、四行仓库码头和昌化路码头周边区域拥有相对完善的城市功能,未来可以继续提升城市功能,增加更加游客友好的基础设施和消费、休憩的场所,将它们更好地串联起来,将苏州河打造成一个完整的景观带。而后几个码头的“痒点”在于盘湾码头很难带动河南岸的景点,长风公园码头周边的城市功能较为完善,在短期内适合作为终点码头。待码头周边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之后,再讨论更加精细化的旅游线路。
码头联动从骑行开始
外滩源码头、四行仓库码头和昌化路码头的联动方法可以从旅游网站的游记上看到问题。苏州河与河边自然和文化景点是两个维度,澎湃研究所研究员通过搜索马蜂窝的游记,发现两个维度的交集出现在2018年后,大致与苏州河贯通项目同期。就各码头片区而言,它们相互之间并未出现交集。与外滩源片区交集最多的是外滩,这也就意味着码头周边景点的游览路线是从外滩开始,而后向河北岸扩散。四行仓库到外白渡桥则是成熟的团队游步行体验路线。四行仓库码头周边景点除蝴蝶湾之外多与外滩和人民广场联动。梦清园和M50经常作为骑行或单独游览的场所。
制图:赵忞
码头可覆盖范围内且提及频率较高的又位于丹巴路码头边的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梦清园和昌化路码头的苏州河梦清园、天安千树和M50,其中天安千树作为新建成项目,拥有与自然博物馆近似的人气;四行仓库码头附近的景点有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和自然博物馆;外滩源码头中有上海邮政博物馆,作为周边唯一能进入参观的建筑,其被提及的次数与M50相仿。
而蝴蝶湾之所以不在任何码头的覆盖范围内却依然保有很高的人气,是因为骑行爱好者的路线偏好。从外白渡桥至天安千树,在河北岸骑行路线通常是先沿河西行,中途可在四行仓库和OCAT当代艺术中心打卡,在静安国际中心处拐弯上桥过河。折返时从昌化路折至安远路之后才能到达河边,再沿西苏州路-西苏州路回到外白渡桥,刚好在蝴蝶湾绿地休整。
常见骑行路线地图和打卡点。制图:赵忞
前三个码头可以通过骑行而相互连接,甚至可以重新启用蝴蝶湾码头,但后者的城市空间需要优化。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在骑行体验时发现,难以分辨主辅道路,康定路和康定东路的交汇处缺乏视觉引导,张爱玲故居等古建由于层数较矮,夏季会被行道树遮挡,难以吸引注意力,无论是骑车还是步行,很容易把超高层住宅当作视觉重心而一路向南,之后迷路。并且,从蝴蝶湾到周边三个地铁站(南京西路、汉中路和自然博物馆)的路径都不顺,均需要经过锐角拐弯,不依赖导航的话很难顺路到达。
在原有分析图上叠加蝴蝶湾码头500米和1000米覆盖范围。它可以完全覆盖汉中路地铁站,但在餐饮零售和公厕配置上则是很大的短板。而去往南京西路和自然博物馆都需要两个锐角拐弯。制图:赵忞
总而言之,未来昌化路以东的水陆联动可以将步行、游船和骑行做复合化规划。可以利用自行车爱好者实践出的路径,增加视觉引导,统一风格和视觉语言,改善体验感。
苏州河无法承担通勤功能,水上观光受水文条件局限,歌舞和餐饮活动也可能无法在游船上实现,游客大概率还是静坐观赏两岸风光。为了减轻久坐带来的身心疲劳与倦怠,多设码头停靠是一种好的选择,还可以将船上无法完成的活动交由城市空间补充。
但这对现有城市设计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一是“禁止一切”的码头平台周边亟待增加餐饮、零售、公共厕所、信息亭,甚至表演场所;二是需要考虑如何将码头的客源更有效地引入城市空间,尤其与传统的旅游景点、商业区的互动;三是如何让码头间产生联系,让苏州河旅游成为一个认知上的整体,改变码头仅仅是交通节点的刻板印象。而让码头至码头之间的游览变得更有趣,一方面可以在停船时让游客有更多的体验选择,另一方面也可以面向专业窄众,例如文史爱好者、观鸟爱好者等策划高品质的线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让苏州河真正成为上海的城市名片。
责任编辑:吴英燕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