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的结构规律,往往符合对称、平衡、和谐、有序,节奏、韵律、错综,协调、对立、统一等秩序与法则,中国书法的”法“表现在字的点、画、行,篇之间,它们被称为书法形式美的法则。
字形结构
汉字结构,指字的点画搭配、排列、组合的关系,又称”结字“”结体“或”间架结构“。书法的整体美大于局部美,局部是为整体服务的,有时候单看一个局部,没有什么新奇,但从整体上看就非常动人,这是书法追求的目标。一个字要美,它的点画之间就要互相呼应,顾盼有情;一幅字要美,它的每个字之间也要互相呼应,前后一贯。整体中任何一部分如果割裂开来孤立地看,也许没有什么可以吸引人注意的,但是如果把所有部分综合在一起,就能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欧阳询结体风格
汉字结字,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综合起来,基本是”平衡对称、多样统一、对比照应“三条原则。书法艺术讲求美学和力学,尽管字形、书体不同,但点画、线条搭配组合均须遵循上述三条原则。
不同点画形态变化与不同搭配方法,会产生不同结构,而结构不同,又表现出不同姿态,如疏朗、严密,拓展、流丽、古朴、峭拔、丰腴等等。
“风”字不同写法姿态
点画搭配又与奇正变化有直接关系:过于平正则近俗而乏姿韵,过于险绝则意涉狂怪,妙在平中寓奇,奇中有正,正不极滞,顺情合理。而字之大小、长短、阔狭、疏密等应充满艺术造型的美感,合乎自然美的法则,既要尽字的参差姿态,又必须在笔势的约束之下组合。越是险绝的结构,越能显示其奇美的姿态,但不能超出重心平衡范围,否则形体便会失去自然之美,看似险,实乃怪,让人没有欣赏的兴致。
字的结构规律
书法写的是汉字,汉字的形状,字字相异,各有各的形态,但是都可以书写得很美,这个让字美的书写过程里面自有书法的点画搭配规律。摸清了这些规律,字的结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书法的点画搭配规律总体来说就是字的基本结构的艺术法则,也可以说成是线条组合之美的
规律。这一规律可以总结为三条:一是点画线条之间要互相呼应,这样的字才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二是点画线条的长短、粗细与组合的疏密、斜正要形成对比,这样整个字才会参差有致;三是字的总体形态要重心平稳,这样让人看了才有愉悦之感。
唐代张旭字迹
点画呼应
中国书学中讲”起笔为呼,承笔为应“,点画呼应,这样字才能生动,楷书是”形不贯而意
贯“。字的笔画间相互联系的动态,在笔法上称为笔势。点画之间,互有联系,字就生动活波。
例如”之”字的写法,乍看三画并不相连属,事实上,第一、二画回锋收笔存在一种笔势,这笔势正与第二、三画起笔相呼应,笔虽断而势未断。
点画呼应
点画呼应要注意向背分明,既然有呼应,就会有向背。与人有向背一样,字也有向背。不注意向背,字就容易失势,要使字有姿态,就要注意点画和偏旁面向何处、背向何处,并安排好。一个字如果有左右两个部分,要左顾右盼,互相之间的气势要一贯。两边相背的字,左右互背,要脉络贯通。
点画相背
形成对比
书法的每一组线条都要形成对比,才能富有节奏和韵律。对比有主次对比,一个字,往往只有一笔的笔画是”主笔”,这一笔写得好不好,关系到这个字写得好不好。
古人说: “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主笔有差,则余笔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一笔。”
一个字中的两个或几个部分的大小要形成对比,如”泉”字上小下大。一篇字也要随着每个字的不同形态形成大小对比,如”诗人”二字。
大小对比
字偏正也要形成对比。”元”字正中含有偏意;”在”字两部升都有偏意,而合成一个正面向人的字;”雅”字左偏右正。
偏正对比
字的疏密也要形成对比。一个字中的不同部分要形成疏密对比,如下面的四个字,或是左右疏密对比,或是上下疏密对比;一篇字中也要形成疏密对比。
疏密对比
重心平稳
善于把每个字的线条组合置于不失重心的底线之上,就能做到每个字重心平稳。我们来看”武”字,字的点画都不是横平竖直,而且还有一个长长的斜”戈”,但是这个字看上去却很正,就是因为它的重心平稳,再看”克”字,下面的”儿”用笔也不是很平正,但是这个字看上去却很平稳,也是因为它的重心是平稳的。
重心平稳
在重心平稳的基础上还要做到参差有致,富于变化。例如一个字中有两笔以上同样的笔画,或两个以上同样的组成部分,就要用”一大一小””一短一长””一剑一正””一轻一重”等方法加以变化。要在稳中求变,静中求动。我们来看”九”字,一共只有两个笔画,一撇写得有些斜势,但是一个横折钩就把整个字的重心给写得很平稳了,同时这个字又显得笔势有变化很生动。
我们要追求书法作品的整体美,要在变化中求和谐,在局部的组合中求得整个作品的美。这种美不仅仅是表现在一部分或几部分,而且表现在各部分总起来看,彼此间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和适中,没有哪一部分突出到压倒其他部分,以致造成其余部分的比例不够均衡,损害了整体结构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