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素有大志(班超素有大志的文言文翻译)

现代人读历史,不可避免要翻阅前人写的史书。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无不是煌煌巨著。而在历史上,还有两个人,同样是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而且这两个人还是兄弟。

他们的名字叫班固和班超。

班家是儒学世家,班固和班超的父亲班彪,伯父班嗣都是当时文学大家,所以家学渊源。在当时的社会,一个人要想读书,如果没有家世渊源,根本做不到。而班固班超两兄弟非常的聪明,十几岁就入太学,博览群书,成为当时非常有名的才子。

公元54年,也就是建武30年,父亲去世,年仅22岁的班固班超两兄弟开始修史,撰写《汉书》。

最开始的时候其实是兄弟两个人自己写,但是后来被人家告发到汉明帝那里,结果班固就被捕入狱,书稿也全部查抄了。在弟弟班超的积极营救之下,最终才得以幸免。不过这时候汉明帝也注意到了他们修的《汉书》,下旨将班固封为兰台令史,算是给他了一个正式职位,让他专门修书。

到了永平5年,班固被招入京任校书郎,而班超只能替官府抄写文书才能勉强养家糊口。不过班超这个人素有大志,不甘心一生就在官府抄书,于是弃笔从戎。从他扔掉笔的那一刻开始,班超的命运就决定了。

永平16年,奉车都尉窦固率兵攻打北匈奴,班超弃笔从戎,随军出征。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很快就在军中脱颖而出,受到了窦固的赏识,出使西域。第1次出使西域,他就用36个人大败匈奴,扬名立威。随后在31年的时间里,班超用他出色的才能和高超的智慧,收复了西域50个国家,成功实现了立功异域的理想。

所以到了永元7年,东方王朝为了表彰班超的功勋,所以封他为定远侯。当时他人在西域,还没有回归京都,所以这一件事情又被称之为万里封侯。

简单说完班超的故事之后,我们再来聊聊他的哥哥班固。在班超投笔从戎之后,班固继续撰写《汉书》,前后大概花了20多年的时间,才基本上将这本书写完。

这本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成为二十四史之一。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虽然修了一部史书,而且被人称颂为文史大家,同时也受到皇帝重视,但总是升不了官。

这个时候他已经40岁了,弟弟已经在西域建功立业,而自己只能在故纸堆里面翻书。这对他来说,是非常苦闷和感慨的,甚至一度非常抑郁,还专门写了一篇《答宾戏》来诉说自己的苦恼。

到了建初7年,班固终于完成了《汉书》的编纂任务,也算是完成了父亲的心愿。此时他觉得大事已定,应该找机会建功立业,像弟弟一样。

章和二年,窦宪北伐匈奴。班固觉得自己的机会到了,于是决定投靠窦宪,去北击匈奴。此时,班固已经58岁,母亲去世,只能被迫辞官在家守孝。但是他还是通过自己的关系,联系上了窦宪,被任命为中护军。

中护军这个职位是古代高级军事长官的官,最早是在秦朝的时候出现,在两汉时期也常有设置,后来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到唐朝,在宋朝的时候逐渐消失。历史上当过护军的比如说三国时期的赵云和周瑜。

班固跟随大军直击匈奴,打破敌军。此时班固在窦宪的幕府中,主要是做文书一类的工作,说白了就是窦宪的秘书,所以关系非常的亲厚。在打败了匈奴之后,班固专门撰写了一篇《窦将军北征颂》,通篇对窦宪北击匈奴大加歌颂,可以说这就是历史上拍马屁歌功颂德文章的典范。

当然班固也不得不这么做。因为他是窦宪的秘书,必须紧紧依靠他,才能够建功立业。本来以为找到了一个好主人,这样就可以像弟弟当年跟随窦固一样,在疆场上建功立业,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

可是,谁知道自己运气太背,还没等到享受升官发财的机会,窦宪就在宫廷争斗中垮台了。而班固作为其旧属,又是非常亲密的文书,自然脱不了干系,同样被牵连下狱。

这个时候他61岁,没能活着出狱。

而此时的班超远在西域,当着自己的西域都护,想要救援也来不及。毕竟当时不像现在,隔着几千里,信息传递落后,根本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班固死后,班超又活了10年。在永元12年,班超上书和帝,请求返回故乡。班超的胸肋本来就有病,等他回到故乡之后,病情持续加剧,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去世了,享年71岁。

现在看来,有时候人生的选择也很重要。如果班固早年跟弟弟一样选择弃笔从戎,也许两兄弟在西域能够建立一番不朽的功勋。如果班固只是一心修书,要成为历史上的文史大家,而不是也想建功立业,可能就不会被窦宪牵连,惨死狱中。

这真是两兄弟西域建功,结局却大不相同,哥哥惨死狱中,弟弟万里封侯。感谢您的阅读,每天读点历史,过更精彩的一天。

(0)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FB826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