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上海的女孩,把厨余垃圾当肥料,生活中的沙发、衣服、椅子大部分是从二手市场淘来的,她是某平台崇尚环保的博主,吸引了一大波粉丝。网络上,曾一度有人为在大城市的人发声:逃离北上广,大城市生活压力大。我觉得是又不是,有时,我骑着共享单车,在长寿路上,中午常看到,穿着旧衣服掉了色的外卖小哥,最近,上海气温一度超高四十度,那我在想普通人出路在哪里呢?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一千张年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节省开支,而去环保吗?
冥想的理念传入西方便变成极简主义。曾经在腾讯视频上看过一部电影,一句话描述大概内容是这样的,生活在瑞典的一个刻薄的妇人是怎么变富足的,北欧当时经济环境不好,老妇人唯一的工作也丢了,口袋寒酸的她,闭门不想见她女儿,不想让女儿看到她现在的样子,她的女婿是黑人,对黑人女婿不是很友好,有了外孙后,对外孙有些刻薄。直到后来,她遇到了贩卖毒品的头,自己的境况得到转机,刚开始贩卖毒品的人对她能否胜任这份工作深表怀疑,以为是保洁阿姨,当老妇人联想到开蛋糕店时,整部剧情发生戏剧话的转变,故事最后,她向她的女婿坦白了经过,女婿是警察,也没有怪罪她。电影终究是电影,从这部电影我觉得人的消费欲望,随着收入的增长是会无限扩大的,马斯洛需求理论告诉我们,当物质世界无法满足我们,我们会去追求精神层面的。很多大佬,满足了物质需求后,会退隐江湖,例如:马云放弃了自己阿里巴巴的位置,刘强东辞去了自己的职位、拼多多黄峥离职等。
我低欲望大概就是我们网民说的躺平吧,我是不太喜欢这个词的,人累了休息一会,换的网络上就变成了另外的意思。那假如我们躺平了,不消费主义,自己生活质量大打折扣,那那些制造业,服务业谁来做呢?显然大环境是向上增长的。
我最近也在践行极简主义,记得在跃迁这本书中,俞敏洪讲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堕,有些人看似整日行动上特别勤奋,结果还是重蹈覆辙没有起色。细细领悟是断舍离的理念,在不确定的时代,不动比毫无目的地行动更重要。
到了28岁这个年龄段,生活迷茫的时候,喜欢看些心灵鸡汤,有些鸡汤在情绪低迷的时候也确实好用,比吃薯片奶茶炸鸡管用。
说到环保,我想分享一下我在某平台赚到的二手交易第一桶金,自己不要的或者沉睡的,到买家那里得到很好的处理,处理完旧物后,心里有些愉快的感觉。我想那些极简主义、不消费主义,出发点大概都是如此吧,追求精神上的断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