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从2009年到现在走过了12个年头,最初的双十一像个小孩一样单纯,折扣促销一目了然,平时100块的东西,可能双十一只要60块,50块,甚至更便宜就能买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双十一的规则和套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让参与购物的小伙伴们都痛不已,甚至觉得比高考数学还难还要烧脑,也有不少夸张小伙伴说,被越来越复杂的规则和套路逼疯了。往年的双十一只有一天,而现在的双十一从11月1号就开始被拉长到了11天,更加折磨人。
面对这种情况,有不少人选择佛系“躺平”:要问怎么买最划算?不买才是最划算的,能省100%。熬夜的去抢得便宜的商品抢不到,各种套路规则下的商品抢到了也没有比平时便宜几块钱。双十一对消费者似乎越来越不友好,对于不少人来说俨然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一个购物节。
那么为什么会造成双十一的规则越来越复杂、套路越来越多呢?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产品的活跃度,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如果规则过于简单,用户买完想买的就走了不再停留在淘宝上,转而该刷视频刷刷视频,该打游戏打游戏,平台费力地做了这么大一场活动,用户只想来薅羊毛,和平时的购物习惯停留时长并没有什么差别,这是平台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它得想尽办法的让你停留的时间越长越好,一旦停留的时间长了,浏览和消费更多商品的几率就越大,平台获得的收益才能越多。
第二个原因是商业策略,我们拿最常见的“优惠券”来说吧,双十一的各种优惠卷足以让人眼花缭乱,我们常见的有万券齐发,会场大额券,店铺通用券、内部隐藏券、购买小样送双11回购券等等等;你以为这就完了吗?不不不,出了上面我们说的这些之外,还有各种领取所谓津贴的渠道就很多个,最常见的比如说首页、商品详情页、主会场、分会场、互动游戏、积分兑换等多种渠道都可以领取津贴,出了津贴又推出了各种抢红包和小游戏的红包获取。
看似有很多红包优惠券和补贴,但是落实到实处就比较烧脑和复杂了,我们以最简单的牙膏为例,张三牌牙膏推出的活动是“牙膏20元一只,买一送一”,李四牌牙膏推出的活动是“牙膏原价20元一只,双十一特惠五折”,王五牌牙膏又推出的是“牙膏预付款10元,满30元减10元再送优惠卷“,而赵公子牌牙膏又不一样,他们的活动是“原价20元,邀请一位朋友下单再送一只”,如果你同时看到这样的几家品牌,而且平时又没有特定的牙膏品牌做选定的话,是不是要被绕晕?在几家品牌店铺里来回的对比和筛选?
在经济学中,这种策略叫“价格混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商家利用复杂的价格计算规则增加了消费者比价的困难,并造成了一种价格优惠的假象,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或增加自己的销量。说人话就是商家为了掩盖商品的真实价格而对定价规则进行复杂化的过程。
第三个原因就是价格歧视,比如一个高富帅和我都同时看上了一件衣服,高富帅能接受这件衣服卖1000元,而我因为囊中羞涩最多只能接受500元,于是商家就给这件衣服的折扣价定价为500元,这样下来两件衣服就可以卖出1000元
但是如果商家想要挣更多怎么办?于是价格就定1000元,高富帅不缺钱直接就买下了,我因为没钱所以得处心积虑去找各种优惠卷参加各种满减活动,费力的终于达到了优惠门槛,费老鼻子劲终于买到了衣服。我的这一举动为更多的店铺带去了流量,为平台的广告位添砖加瓦,消费的同时因为囊中羞涩也变相地成了平台的“打工人”。
双十一只所以能火爆的根本,其实还是因为大部分消费者在这一天可以用比平时低的价格买到自己心意的商品,但这些东西并不是急需的,仅仅只是以后用得上或者以后用得着,当然还有一些商品便宜用得到用不到还不一定,如果持续的将规则越高越麻烦,让消费者疲惫烦躁不安,那么可能导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从期待变为无感,最后直接抛弃,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双十一也就走向尽头了。
最后再和小伙伴们聊一聊购物的习惯,尽可能地买自己需要的和用得上的,如果你觉得自己时间比较宝贵的话,就没有必要去为了省一点钱浪费自己的时间;如果你觉得确实在这个购物节能买一些囤一些东西,作为以后能用得上的用得着的商品,可以仔细的花一点时间研究一下优惠的规则,否则面对商家布下的数字陷阱,花了时间不说还要浪费钱,不过现在有很多热心的网友已经做出了一些攻略,大家也可以找几份作为参考,也许比自己研究更节约一些时间。
一定要理性消费,现金流比抢了多少优惠卷,享受了多少折后都重要得多,野性消费和盲目的买买买,对于我们的生活并不会带来多大的改善和帮助。